低海拔的諾亞方舟-蓮華池

東海生命科學系莊銘豐

 原文刊載於彰化鳥會會訊: 莊銘豐2006。低海拔的諾亞方舟-蓮華池。南路鷹1514-18

 

認識蓮華池

 

蓮華池研究中心位於南投縣魚池鄉五城村,隸屬於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,在台21線埔里往魚池的路上,過了大雁隧道右手邊,以及接近魚池市區前往水里之131縣道,都有往蓮華池研究中心的指標。蓮華池研究中心設置在光復前(民國7年),當時稱為日本林業試驗場,主要目的為藥用植物的栽培及試驗;至民國28年改為蓮花池支所;光復後林渭訪氏(台灣省林業試驗所長)改「花」為「華」,故名蓮華池分所;直至3年前改編制為蓮華池研究中心。

1.jpg   

年份

編制

民國7

中央研究所林業部藥用植物栽培試驗場

民國28

日本林業試驗所蓮花池支所

民國38

林業試驗所蓮華池分所

民國92

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

華池研究中心轄有試驗林地461公頃,位於海拔576-925公尺之間,年平均氣溫21,年平均雨量2,200公厘,氣候涼爽,四季如春,為本省中部中低海拔地區僅存最完整之天然闊葉樹林,類型為亞熱帶天然闊葉樹樟木諸林。然而,其中214.27公頃林地因試驗需求,變更為人工試驗林,以杉木為主要造林物種,包含香杉、台灣杉、肯氏南洋杉、柳杉,另有台灣肖楠、油茶、香椿、桉樹類等特用植物試驗林。目前林區內,計有高等植物177科,561屬,879種,其中589種為自生種,290種為引進種,為中海拔地區碩果僅存的一片較完整的天然林區。曾在蓮華池任職的孫正春先生說,蓮華池離九二一地震的震央很近,但地震時,以及接連幾年的風災大雨,這裡都未出現嚴重崩塌;而目前在台灣各地四處肆虐的綠癌-小花蔓澤蘭,在蓮華池也無法擴張勢力,可見這塊原始森林,秘藏著大自然的智慧。

 

獨特的生物資源

 

蓮華池長久以來,一直都是生物學家研究的重要地點,當地不僅保存著原始的低海拔林相,且物種具有相當高的特有性,根據台灣樹木誌(日本林學博士-金平亮三)所描述,許多生物便以蓮華池命名,如蓮華池穀精草(尼泊爾穀精草)、蓮華池山龍眼、蓮華池柃木等,還有最近發表的新種-蓮華池桑寄生;除了植物以外,亦有3種寄生蜂擬以蓮華池為名:蓮華池窄逕繭峰,蓮華池長柄繭峰與蓮華池三盾繭峰。亦有許多植物的模式標本也是在此地採集:菱形奴草、呂氏菝契、南投菝契、伊藤氏原始觀音座蓮。另外,寄生在單刺櫧的菱形奴草和叫聲特殊的豎琴蛙,全台灣僅在蓮華池能見蹤影。在日據時代,菱形奴草及台灣原始觀音座蓮更被列為天然紀念物。

3.jpg calling male.jpgjust laid egg mass.jpghatching tadpoles.jpg 蓮華池的豎琴蛙(Babina okinavana)

此地因位於濁水溪支流-水里溪上游之集水區,數百公頃的天然林中,有數條溪流包含火焙坑溪、蛟龍溪,及其支流貫穿其中,因此在該區域內有許多低窪的池塘及沼澤,這些濕地在過去雖然曾被當地居民當作農田來耕作,然近年來因農地廢耕之故,多數已恢復為沼澤地,因此其中的自然生態亦相對恢復。加上研究中心對保育工作甚為重視,故林區內的各類型動物資源相當豐富。

2.jpg 

根據該研究中心所完成的區內動植物相調查,該地野生鳥類有78種、兩棲類19種、爬行動物21種、哺乳類10種。然而在彰化鳥會資深義工徐敏益及筆者於蓮華池多年來的觀察,該地的兩棲類種類應為22種,佔台灣蛙種的6成以上,可以說是台灣兩生類種類分佈密度最高的地區;而爬行動物也至少有30種(龜鱉類2種、蜥蜴10種、蛇類18種),只是多數爬行動物都不易發現,實際上的種類數應更多。另外,蜻蛉類及螢火蟲在當地五城村及鄰近的澀水村解說志工多年調查下,發現蜻蜓和豆娘約有50種,而螢火蟲約有14種。在面積不大的一塊地方,能夠承載著如此多樣的物種,猶如現代的諾亞方舟,延續著低海拔天然林的生命力。

5.jpg6.jpg7.jpg 

 蓮華池也因其低海拔天然林相完整,動植物種類繁多,使得當地漸漸地成為各類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重地。在2005年更與生態陣容堅強的東海生命科學系訂定合作計畫,凸顯其重要的生態地位。另外,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中,芸芸眾生廳裡頭,便是以蓮華池來當作台灣低海拔森林的代表。由此看來,在一個交通便利,且位於風景區附近的地點,能有如此豐富的自然生態環境,著實相當難得,也需要每一個人對它的重視及維護,讓青山常在,綠水長流。

 

蓮華池所遭遇到的問題

 

1.碩果僅存的低海拔天然林

蓮華池研究中心雖然擁有如此豐富的生態資源,擁有中部僅存的低海拔天然林,根據面積-物種理論,天然林的面積愈大,居住在天然林中的動物種數會愈多,隨著天然林面積的增加,所能發現的種類會增加,但若一塊地能支持90%的動物相,要增加最後的10%動物相,卻需要增加約100%的面積,原因是愈是稀有的物種,愈是需要廣大的棲息地,才能達到其族群量維持的最低限度。然而研究中心轄區內約有1/2的土地乃是變更為人工實驗林,真正的天然林約2百多公頃,雖說有許多稀有物種在轄區中被發現,但這可能已經維持其族群的最小面積了,因此對於天然林的維護及保存是相當重要且急迫的。

 

2.破碎化嚴重

由於人工試驗林的需求,研究中心內的林相事實上是呈現高度破碎鑲嵌的各式林相,僅天然林是面積較大且較連續的。在每一種棲地類型,都會有適合在其中生長的不同物種,而多樣的棲地類型相對能支持多樣的生物相,但過度破碎化的棲地,會造成一個大族群被分割成數個小族群,也增加區域內小族群滅絕的危機。蓮華池中的物種雖多,但族群量都很小,正是面臨到棲地破碎化所帶來的影響。

 

3.開發及休憩之壓力

認識蓮華池的人,都曉得它的生態價值,以及它所代表的重要性,但它仍面臨人為活動影響的壓力。曾有當地宗教團體為了興建禪學院,要求變更地目,並拓寬聯外道路;而林試所接管之初,附近農民迭有濫墾狀況,研究人員與農民關係一度劍拔弩張,直到現在仍有少數不肖農民在轄區內濫墾;還有外地人士或草藥商循著「藥用植物園」的盛名來蓮華池非法採摘植物。蓮華池研究中心黃正良主任提及:「在蓮華池物種很多,但族群規模很小,雖然它能抵抗外來物種入侵,卻不敵人類的威脅。」

 

結語

 

在蓮華池研究中心轄區內保存的天然闊葉樹林,包含多樣且完整的生物相,可以說是台灣中部低海拔天然闊葉樹林生物相的縮影,具有典型的代表性,而且也是許多稀有物種在台灣的唯一生育地,如豎琴蛙、菱形奴草、蓮華池穀精草等,是生態上的熱點(Hotspot)。由於人口的大量增加,使得低海拔的天然闊葉樹林,遭受偌大的開發壓力,殘存的天然林已經所剩不多,而像蓮華池內完整的天然闊葉樹林更是碩果僅存,因此在棲地維護及保存的工作上,絕對不允許有妥協的立場。

近年來國內保育意識逐漸提昇,蓮華池研究中心正積極從事保育解說教育,加上蓮華池周圍的社區:五城村與大雁村居民在行政院特生中心輔導下,他們也瞭解這片土地的寶貴,而格外珍惜這塊「天上掉下來的生態禮物」。在政府單位及社區齊心一致,維護這片美好的土地時,相信可以讓蓮華池繼續發揮著「諾亞方舟」的使命,保存低海拔地區最後的一片淨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